拨开“晚清完人”烟幕,看李鸿章如何跪洋祸国
晚晴完人李鸿章
一、晚清“完人”李鸿章:一个必须澄清的历史虚无主义烟幕弹
以中华之广土众民,以中华之优秀悠久的历史文化,我从不相信“八国联军”是不可战胜的。
当今一些专家们关于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的解读,我一向懒得看。他们关于鸦片战争爆发时中国有多么落后,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始终如何落后之类的说法,我只能说:全是乱扯。
1840年,鸦片战争爆发。
1851年至1864年,因为太平天国,使得国内大乱。乱定之后,一批仁人志士力图通过洋务运动,实现师夷长技以制夷。
尽管当时的朝廷昏乱,但是,洋务运动干得还是很不错的,各方面,都很有起色。
事实,最能说明问题。
1882年(光绪八年),因为左宗棠抬着棺材进军新疆,沙俄被迫交还了已经占据多年的新疆伊犁。
1885年(光绪十一年),清军大败法国的海军、陆军。在镇南关,法军大败,被清军一路追杀;在镇海,侵华海军司令孤拔被清军轰死;在台湾淡水,法军的军旗,也被清军夺走。这一仗,让法国丢尽了脸皮。
几年间,打败了八国联军的中的两国,其中,法国还是西方第二大军事强国。其实,法国与号称第一的英国相比,实力是不相上下的。
清军差吗?洋务运动成效不显著吗?
但是,仅仅几年后,当今某些砖家口中的“完人”李鸿章大人,就把他的淮军——当时中国烧钱最多、海归最多、装备最新、人马最壮的一支海陆军武装,全部葬送给了日本。
此时的日本全国陆海军的武器装备加起来,也远远赶不上李鸿章淮军的本钱。
日军的枪炮舰艇,全是买的西洋货;日军上点档次的军官,是刚从西洋念完书回来的。
日军比法军还强?扯吧!
但是,“完人”李鸿章大人的淮军,硬是惨败给了地地道道的“小日本”。
打完这一大败仗之后,李鸿章大人又有了施展他最得意的独门绝技的舞台:外交。他亲赴日本,签署了中国历史上最无耻、祸国最深的《马关条约》。
《清史稿·德宗本纪》:
【“(光绪二十一年三月)李鸿章与日本全权伊藤博文、陆奥宗光马关会议。和约成,定朝鲜为独立自主国,割辽南地、台湾、澎湖各岛,偿军费二万万,增通商口岸,任日本商民从事工艺制造,暂行驻兵威海。”】
大片的割地!
前所未有的赔款!2亿两白银,是清朝正常年景二年的中央财政收入。正当李鸿章签署这一条约的时候,湖广总督张之洞,正在为如何筹集几十万两白银的建设资金发愁!
这些,还在其次。
甲午之败,彻底摧毁了举国上下的民族自信心。
甲午之败,彻底摧毁了光绪帝君臣的独立自主的强国意志,致使他们后来实施了一系列行为乖张的“变法维新”。
甲午之败,开启西方列强任意欺侮中国之端,豺狼虎豹纷纷来到中国。
瓜分中国自此开始。
中国坠入万丈深渊!
二、李式洋务:逢洋必跪,不惜以最大的祸国来跪洋
在《清史稿·李鸿章传》里,李鸿章近乎“完人”。考虑到《清史稿》的编撰,是在北洋政府——李鸿章的门生故吏、徒子徒孙控制的地盘下完成的,这也不足为怪。不过,参与编撰人员的观点也不尽一致。所以,仅仅依靠《清史稿》,我们就能大致还原李鸿章的跪洋祸国的形象。
话说,在清朝,李鸿章是一位最通“洋务”的天才,李鸿章也向来以为,以他的“外交”之才,足以摆平一切“洋务”。
李鸿章办“洋务”,其实就是:逢洋必跪,不惜以最大的祸国来跪洋。
光绪元年(1875年),左宗棠出兵收复新疆时,李鸿章坚决反对西征,极力主张:按英国人的指示办,立即放弃新疆。好在左宗棠的资历、功勋毫不亚于李鸿章,而且左宗棠敢说敢干,谁也不怕,所以,李鸿章的破坏力没那么大。《清史稿·左宗棠传》:
【“光绪元年,宗棠既平关陇,将出关,而海防议起。论者多言自高宗定新疆,岁糜数百万,此漏卮也。今至竭天下力赡西军,无以待不虞,尤失计。宜徇英人议,许帕夏自立为国称藩,罢西征,专力海防。鸿章言之尤力。宗棠曰:‘关陇新平,不及时规还国家旧所没地,而割弃使别为国,此坐自遗患。万一帕夏不能有,不西为英并,即北折而入俄耳。吾地坐缩,边要尽失,防边兵不可减,糜饷自若。无益海防而挫国威,且长乱。此必不可。’军机大臣文祥独善宗棠议,遂决策出塞,不罢兵。”】
如果李鸿章的主张得逞,新疆丢了,西藏、内蒙还会属于中国么?
光绪八年(1882年)三月,在左宗棠的武功,和曾纪泽的外交努力下,沙俄归还新疆伊犁给中国。与此同时,法国军队在中国南方的附属国——越南,又开始生事了。
越南,一直是中国的附属国。历代的越南国王,包括当时的越南王阮福时,都是由中国册封的。未经朝廷册封,国王不敢登基,登基了越南的官员、百姓也不会承认。
来源 : 生民无疆
感谢支持!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!
注:手机浏览器不支持微信支付。如需使用微信支付,请先将文章分享到微信,再打开文章进行打赏。
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进行支付

热门评论